行業觀察與思考:(二)城、鎮、鄉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均衡化
普通中小學(小學、初中、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國學歷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2018年,相關學校在校生1.73億人,占全國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總數的63%;相關學校22.75萬所,占全國各級各類學??倲档?4%。普通中小學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城、鎮、鄉,辦學條件因地方經濟條件不同而存在巨大差異??s小城、鎮、鄉三級學校差距,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項長期重點工作。
對小學和初中教育而言,2018年是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的意見》所部署工作的收尾之年。2013年底印發的該意見提出,在3~5年實現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A教學設施滿足基本教學需要、生活設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兒童學習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滿足、村小學和教學點能夠正常運轉等目標。
對普通高中教育而言,2018年是《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實施的第二年。在普通高中基礎辦學條件建設方面,國家擴大實施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支持改擴建一批普通高中教學和學生生活類校舍;繼續實施普通高中改造計劃,支持中西部省份貧困地區教學生活設施不能滿足基本需求、尚未達到國家基本辦學條件標準的普通高中學校改擴建校舍、配置圖書和教學儀器設備,以及體育運動場等附屬設施建設。
(1)基礎辦學條件改善速度
基礎辦學條件改善速度的差異可以直觀體現以上工作的力度和重心。我們選取能夠反映普通中小學基礎辦學條件的4大類(校舍空間、學科教育裝備達標率、信息化裝備、裝備相關固定資產值)13項代表性指標,分城、鎮、鄉三級,對2015~2018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差異進行考察(見表11)??梢园l現:
小學階段,各項指標增速均呈現鄉村最高、鎮區次之、城區最低的特點。鄉村所有指標增速的平均值約為城區的4.8倍,鎮區約為城區的2.7倍。
初中階段,除“每50名學生擁有教室數”外,其他指標的增速均呈現鄉村最高、鎮區次之、城區最低的特點。鄉村所有指標增速的平均值約為城區的2.2倍,鎮區約為城區的1.7倍。
高中階段,城區各項指標增速最低,但落后不多;鄉村和鎮區分別在不同指標上領先,但鄉村平均增速稍高于鎮區。鄉村所有指標增速的平均值約為城區的1.3倍,鎮區約為城區的1.2倍。
表11 2015~2018年城、鎮、鄉普通中小學基礎辦學條件相關指標年復合增長率及對比
綜合來看,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基礎辦學條件的改善速度均呈現鄉村大于鎮區、鎮區大于城區的特點。小學階段三級增速差異最大,初中次之,高中相對平衡?;A辦學條件的改善速度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鄉村小學、鎮區小學、鄉村初中、鎮區初中、鄉村普通高中、鎮區普通高中、城區普通高中、城區初中、城區小學。
(2)基礎辦學條件改善效果
普通中小學基礎辦學條件的實際改善效果直接體現在城區、鎮區、鄉村相關指標的統計值上。選取前面分析中使用的13項代表性指標,以2018年城區相應指標統計值為基數,計算各類學校鄉村與城區、鎮區與城區之間的統計值差異比例(見圖42)??梢杂^察到:
校舍空間方面,除鎮區初中、普通高中的“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及鎮區普通高中的“每50名學生擁有教室數”與城區仍有5%以上差距外,鄉村和鎮區相關學校的整體生均校舍空間已同城區相當,甚至顯著優于城區。
學科教育裝備方面,從普通中小學體育、音樂、美術、自然/理科相關器械、器材、實驗儀器的達標率來看,城區、鎮區、鄉村間的差距已基本消除。
信息化裝備方面,城區、鎮區、鄉村互聯網接入率差異已基本消除,但鄉村和鎮區的校園網建網率尚與城區差距較大。鄉村小學、鎮區小學、鄉村初中的生均教學用計算機數與城區相應學校的差距已基本消除;鎮區初中、鄉村普通高中、鎮區普通高中尚與城區存在較大差距。鄉村小學、鎮區小學、鄉村初中、鄉村普通高中每50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與城區相應學校的差距已基本消除;鎮區初中、鎮區普通高中尚與城區存在較大差距。
資產值方面,鄉村、鎮區學校與城區相比仍落后較多,僅鄉村小學、初中、普通高中的生均實驗設備資產值與城區的差距基本消除。
圖42 2018年城、鎮、鄉普通中小學基礎辦學條件相關指標差異情況
(3)城、鎮、鄉均衡化展望
由上述分析可知,近年來,通過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和普通高中“普及攻堅計劃”的開展,我國城區、鎮區、鄉村普通中小學均衡發展水平提升顯著。鄉村、鎮區學?;A辦學條件改善速度高于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尤為明顯);鄉村學校生均校舍空間普遍優于城區;鄉村、鎮區、城區學科教育裝備達標率差距已基本消除;鄉村義務教育學校信息化設施生均數量已接近或大幅優于城區。
以上成績的取得,與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投入,以及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教育裝備行業、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據統計,僅2016~2018年,中央財政對“全面改薄”項目的專項資金投入即達1059億元,帶動地方投入2000多億元;2017年、2018年,中央又就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下達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投資149.6億元,主要面向農村,推動未達標學校標準化建設。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717個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占全國總縣數的92.7%;中西部地區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縣數占比達到90.5%;有16個省(區、市)整體通過評估認定。
然而,我們也應看到,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城區、鎮區、鄉村普通中小學基礎辦學條件均衡化工作的開展仍有較大空間。
1)關注人口流動對均衡化工作的影響
結合2015~2018年城區、鎮區、鄉村普通中小學在校生數變化情況(見圖43)分析可知,除相關投入的落實和工作的開展外,學?;A辦學條件生均值和達標率的提升速度同時受到在校生數量變化的影響。
圖43 2015~2018年城、鎮、鄉普通中小學在校生數增幅
可以預見,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和人口流動性的日益增強,城區和鎮區學校將承擔更多的壓力。未來,在繼續開展深度、邊遠貧困地區學?!案谋 奔班l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同時,還應對城鎮化所導致的“鄉村空”“城鎮擠”問題予以高度關注。由前文分析可知,目前鎮區普通中小學發展已相對滯后,基礎辦學條件中的多項生均指標增速和指標值均落后于鄉村地區。如何通過資源配置、政策扶持和制度建設促進城、鎮、鄉教育融合發展,實現三級學?;A辦學條件的動態均衡將成為宏觀教育治理的一項長期課題。
2)鄉、鎮學?;A辦學條件提質升級
我國義務教育正由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當前的主要矛盾已由“有學上”轉向“上好學”。作為學校教學活動開展所必備的基礎設施,教育裝備提質升級是實現“上好學”的必要條件。
鄉村、鎮區、城區學校在基礎辦學條件方面的現存差距即是上述矛盾的表現。前文指出,鄉村、鎮區普通中小學在校舍空間和學科教育裝備達標率方面已達到較高水平,基本教學的開展已經得到保障(“有學上”)。然而,鄉村、鎮區學校的生均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值仍大幅低于城區學校(鄉村和鎮區的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平均落后城區相應學校22.90%、18.81%、30.38%),說明鄉村和鎮區學校的教育裝備附加值相對較低,品質尚有提升空間,距離“上好學”的配置水平仍有一定距離??梢灶A見,鄉村、鎮區普通中小學基礎辦學條件的提質升級將成為未來教育均衡化工作中的一項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