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環境分析:(五)教育信息化
1.《教育部等十一部門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在線教育是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互動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在線教育,有利于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有利于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為促進在線教育健康、規范、有序發展,教育部等部門于2019年9月聯合印發《教育部等十一部門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明確了在線教育的兩項發展目標:到2020年,大幅提升在線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在線教育模式更加完善,資源和服務更加豐富;到2022年,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實現深度融合,在線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資源和服務標準體系全面建立,學習型社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文件還提出了擴大優質資源供給、構建扶持政策體系、形成多元管理服務格局三個方面的重點工作(見圖33)。
圖33 《教育部等十一部門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重點工作
2.《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之一。2013年以來,通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普遍提高,但仍然存在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不足、鄉村教師應用能力薄弱、支持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也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應對上述挑戰,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教育部決定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此次能力提升工程面向幼兒園、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是《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和《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有關部署的具體落實?!督逃筷P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要求到2022 年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的總體發展目標,并提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每人五年不少于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占比不少于50%)。
3.《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
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以下簡稱“教育App”)是指以教職工、學生、家長為主要用戶,以教育、學習為主要應用場景,服務于學校教學與管理、學生學習與生活以及家?;拥确矫娴囊苿踊ヂ摼W應用。2019年8月,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引導意見》),旨在引導和規范教育移動應用有序健康發展,消除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應用數量泛濫、平臺壟斷、強制使用等現象,解決教育App存在有害信息傳播、廣告叢生等問題。作為國家層面發布的第一個全面規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引導意見》明確了教育App的內涵和外延,對政策的規范范圍作出界定;確立了鼓勵支持的政策基調,在嚴守底線的前提下為新業態發展留足空間;確定了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標本兼治的工作方式;提出了堅持政府、市場、社會同向同行,協同治理的總體原則?!兑龑б庖姟芬幎▽逃鼳pp實行備案制管理。教育部于2019年11月配發《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管理辦法》,明確了相關實施細則。截至2019年12月底,各省教育行政部門共完成兩批628個教育App的核驗備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