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與思考
(一)學前教育裝備標準化與內涵質量提升
1.加快行業標準化進程
加快全國性幼兒園教育裝備配置指導性文件出臺。全國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和幼兒園生均教育經費支出的同比增幅已連續多年排名我國各級各類教育前列。幼教經費的迅速增長體現了國家對學前教育發展的高度重視,也對經費的高效使用和規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保障幼兒園辦學條件而言,目前國家已在幼兒園園舍建設方面出臺了《幼兒園標準設計樣圖》《幼兒園建設標準》《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等標準,但指導幼兒園裝備配備的國家級文件尚未正式發布。調查發現,目前已存在部分幼兒園把經費向基建傾斜而減配玩教具或超前配備小學化教育裝備的情況。因此,規范幼兒園裝備配備,加速相關指導性文件的出臺勢在必行。
加強現行標準的宣貫工作。目前,幼兒園裝備的需求方對相關標準的整體認知仍較為有限,甚至存在不少幼兒園園長對當地玩教具配備規范缺乏了解的情況。幼教裝備品類多樣,其配置和應用涉及行業內外的諸多標準且往往與幼兒的安全健康息息相關,各級有關單位應采取多種措施加強相關標準的宣貫工作,比如,對于需要保教人員在工作中執行的各類標準(尤其是強制性國家標準),可引用其中的內容加以解讀并編制專門的資料,供學前教育裝備需求方參考執行;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提升基層幼兒園的參與度,通過定標工作普及對標準的認知。
2.提升裝備內涵質量
幼教裝備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重要支撐,構成了幼兒園可見的物質環境,是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促進兒童的學習與發展這一目標,幼教裝備行業要進一步增強內涵質量意識,尋求供給側改革。第一,堅守兒童立場,尊重兒童的學習方式。幼教裝備的研究應以兒童為中心,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兒童“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在對師幼互動、幼幼互動進行充分觀察了解的基礎上,著力在裝備的安全性、游戲性、教育性方面下功夫深入研究。第二,重新認知幼教裝備的概念,用動態生成性的眼光看待裝備。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課程觀發生了轉變,生成課程的能力逐步提高?!疤峁┯袦蕚涞沫h境,做有準備的教師”,促使教師不只把裝備看作靜態的物質資源,而是蘊含著教育智慧的生成性教育資源。因此,幼教裝備的研究應放寬視野,不只研究兒童,也要研究教師、研究環境、研究課程。第三,幼教裝備既要關注普遍性需求,也要關注個性化需要。幼兒園玩教具的配備,需要標準化、規范化,從而保證安全及教育質量;在此基礎上,應關注到不同地區基于本土文化的課程探索,關注到幼兒園課程多樣態發展的現實,關注到班本化課程實施中的個性化需求,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提供切合實際的服務。
(二)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均衡化
2019年,教育部繼續將提高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列入年度工作要點,啟動實施了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同時繼續實施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實施力度。上一年度的報告中,我們選取了反映普通中小學基礎辦學條件的四大類(校舍空間、學科教育裝備達標率、信息化裝備、教育裝備相關固定資產值)13項代表性指標,以2018年城區相應指標統計值為基數,計算了各類學校鄉村與城區、鎮區與城區之間的統計值差異率,并由此分析了城區、鎮區、鄉村三級普通中小學基礎辦學條件的改善成效和存在的差距。本年度,我們繼續運用這一框架進行跟蹤分析并與上一年的情況進行比較(見圖37)。
注:為便于觀察分析,圖中僅對2018年鄉村、鎮區與城區差距大于5%的指標項(黑色)較2019年的增減變化值予以標注。
圖37 2018年、2019年城、鎮、鄉普通中小學基礎辦學條件相關指標差異及變化情況
與上一年相比,2019年鎮區、鄉村普通中小學基礎辦學條件與城市學校的整體差距有所縮小。落后城區5%以上的指標個數由上年的24個減少至22個。具體而言:
(1)校舍空間方面,2019年鎮區初中、普通高中的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和鎮區普通高中的每50名學生擁有教室數,與城區仍有5%以上差距且較上年未能取得改善(與城區的差距分別擴大了0.20、0.75、1.27個百分點)。
(2)學科教育裝備方面較上年未發生顯著改變,鎮區、鄉村普通中小學體育、音樂、美術、數學自然/理科相關器械、器材、實驗儀器達標率與城區的差距均保持在5%以內。
(3)信息化裝備方面,較之2018年,鎮區、鄉村普通中小學與城區差距大于5%的指標個數雖未減少,但除鎮區初中、普通高中每100名學生擁有教學用計算機數與城區差距稍有擴大外(分別擴大1.31、0.32個百分點),其他指標的差距均有所縮小??傮w來看,三級普通中小學的互聯網接入率差異已基本消除,而鎮區和鄉村的校園網建網率與城區仍有較大差距;鎮區普通中小學的每100名學生擁有教學用計算機數和每50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尚落后城區較多。
(4)教育裝備相關固定資產值方面的差距改善最為顯著,鎮區初中的生均實驗設備資產值和鄉村普通高中的生均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值,與城區的差距均縮小至5%以內;除鄉村初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值和鎮區普通高中生均實驗設備資產值外(分別擴大0.43、1.83個百分點),其他上年與城區差距大于5%的指標均有提升。
綜合來看,通過“全面改薄”等工程的實施,我國城區、鎮區、鄉村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的整體均衡性已得到大幅改善,薄弱學校數量越來越少,校舍和學科裝備配置方面的顯著短板已基本補齊,辦學條件均衡化工作已進入新的階段。接下來的工作將“由面到點”,聚焦“最后一公里”,針對前一階段工作中未能解決的最薄弱環節和在人口流動模式改變等新形勢下形成的結構性問題發力。從以上數據可以得知:從生均水平看,鎮區辦學條件相對城區和鄉村的緊張狀況仍未得到顯著改善;鎮區和鄉村的信息化裝備整體配置水平與城區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校園網建設方面);鎮區和鄉村的教育裝備附加值依然較低,品質內涵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可以預見,隨著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等工作的開展,我國在上述領域的針對性投入和建設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相關問題有望在未來1~2年內得到顯著緩解,各級學校的教育裝備配置將實現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的加速邁進。
(三)新時代職業教育裝備建設
對職業教育而言,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奥毥?0條”的出臺對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針對多年來困擾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性、核心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解決方案,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在“職教20條”的指引下,職業教育裝備建設也將翻開新的篇章。
首先,裝備建設要以標準為引領?!奥毥?0條”提出“持續更新并推進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實訓條件建設標準(儀器設備配備規范)建設和在職業院校落地實施”。在職業教育全面進入“國家標準”時代的大背景下,職業教育裝備建設也應以裝備建設標準為依據,用前瞻性思維,根據“新經濟、新技術、新職業、新專業”的新形勢,對接時代發展,對接數字經濟,對接科技進步,對接市場需求,對接新職業崗位。
其次,裝備建設要有專業群思維?!半p高計劃”明確提出要打造高水平專業群,要求“面向區域或行業重點產業,依托優勢特色專業,健全對接產業、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業群建設發展機制,促進專業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對于培養方向接近、邊界清晰的專業群,裝備建設可以用“群”的思維建設,以避免重復建設,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
再次,裝備建設要注重新技術的融合應用。要運用“互聯網+”的新思維,注重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傳統實訓系統中的應用。實訓基地建設應大力推廣使用虛實結合、高仿真度的虛擬仿真實訓設備,特別是對于物料消耗大的(如機加工、農畜產品加工等)、成本高風險大的(如冶煉、車船駕駛等)以及環境治理成本高的(如焊接、噴漆等),應以虛擬仿真設備為主。建設過程中應避免選用低水平、低仿真度的仿真軟件,此類軟件雖然成本低、使用簡單,但與生產實際差距較大,實訓效果差,不利于人才培養。
最后,裝備建設要注意做好一次投入和持續投入的平衡?!吨袊叩嚷殬I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等研究報告顯示,實訓基地建設普遍存在持續投入不足的情況。特別是對于物料消耗較大的實訓設備,持續投入的不足往往令實訓操作難以開展,很多時候不得不改為集體觀摩。持續投入的不足不但嚴重影響設備的使用效率,造成隱形浪費,更會影響到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須引起高度重視。
(四)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教育裝備與高等教育
2019年,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在我國舉辦,習近平主席在致大會的賀信中指出,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作為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融合的主要媒介,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教育裝備(簡稱“人工智能教育裝備”)將在我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對于人工智能教育裝備的未來發展而言,高等學校具有雙重意義。
一方面,高等學校是人工智能教育裝備的重要應用空間。與基礎教育階段以行政班為主要教學單位的組織形式不同,高等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相對靈活,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管相對寬松,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要求較高。如何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是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通過人工智能教育裝備,利用自適應算法,為學生提供符合其能力水平和需求的個性化學習體驗,或可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突破口;與此同時,校方也可利用算法對學生的學習大數據予以分析,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掌控并在必要時及時提供人工指導?!?019年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預測,人工智能是未來2~3年中最有可能在高等教育領域實現主流應用的教育技術之一。
另一方面,高等學校有望成為人工智能教育裝備的重要研發陣地。2019年,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為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戰略支撐。該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高校在開展人工智能教科研的過程中,“要強化與地方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間的合作,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科技成果在重點行業與區域的轉化應用”。研發人工智能教育裝備,既要有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積累,又要有對教育科學的深入認知,而高等學校(尤其是綜合性師范大學)在這兩方面具有融合性的優勢。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高等學校有望成為人工智能教育裝備研發的主力之一,為加快人工智能在各級各類教育中的普及應用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