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育裝備行業知識產權情況分析
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理論研究部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1]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創新型國家建設不斷加快的新常態下,知識產權在企業競爭、產業升級方面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業已成為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重要抓手。
就教育裝備行業而言,經過長時間的持續投入,我國教育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已較成熟。以占教育裝備市場份額最大的基礎教育為例:全國小學、初中、高中學校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體育器械配備、美術音樂器材配備、教學自然實驗儀器、理科實驗儀器達標率均已接近或超過九成;教育信息化方面,接入互聯網學校占比超過95%[2],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已然成形??梢灶A見,在教育裝備行業全面進入紅海階段后,技術創新與內容創意勢必成為行業內企業擺脫同質化、開拓增量市場的主要動力,而反映企業創新、創意能力的知識產權數據,也將成為衡量教育裝備企業競爭力和區域行業發展質量的重要維度。下文將對我國教育裝備企業的知識產權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展示教育裝備行業在創新、創意能力及品牌建設方面的情況。
一、樣本與數據情況
本研究采取樣本為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該協會是由生產、經營、管理、研究教育裝備的企事業單位和有關人員自愿結成的行業性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會員單位中有公開數據可查的企業類會員單位(不含社會團體、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總樣本量3603個,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具有廣泛的地域和行業代表性。研究選取的指標維度為知識產權的三大核心元素:專利擁有量(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已登記著作權數(包括軟件著作權、非軟件著作權)、持有注冊商標數。研究數據收集整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國家版權局截至2019年5月的公開數據。
二、專利情況分析
專利是技術類企業的核心知識產權。國家知識產權局調查顯示,近八成企業認為需要依靠專利取得或維持競爭優勢[3]。本研究涉及的3603家企業共擁有專利116492件,平均每家企業擁有專利32.3件,有42.1%的企業至少擁有1件專利。
鑒于教育裝備行業內企業類型眾多,部分企業(如服務貿易類公司、教育內容提供商等)的業務開展對專利依賴度較低,我們在以下分析中對專利擁有量為0的企業予以排除。分析發現,企業的專利擁有數量存在分布不均現象,頭部效應顯著:排名前5%的企業擁有76.1%的專利;在至少擁有1件專利的1517家企業中,平均每家企業擁有76.8件專利,單一企業擁有專利的中位數為10件,遠小于專利平均數(見圖1)。
圖1 擁有不同數量專利的企業數量分布(單位:家)
按行政區域來統計,從各地擁有專利總數來看,專利頭部企業分布較多的廣東省(34922件)、北京市(32840件)、山東省(9942件)、浙江省(8147件)、江蘇省(7458件)分列全國第一至五位。從區位分布來看,擁有專利數大于1000件的地區中,僅四川、湖北兩省位于內陸地區,其他9省(市)均位于東部沿海(廣東、山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天津)及其毗鄰區域(北京、安徽),如表1所示。
表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裝備企業擁有專利數量
為綜合評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專利情況,客觀呈現各地教育裝備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我們選擇“擁有專利企業占所在地區企業總數百分比”和“擁有專利企業專利中位數”兩項指標進行分析。由于專利擁有量的頭部效應顯著,頭部企業會拉高企業平均擁有專利數,難以準確反映地區企業平均發展水平,故在此對各地企業擁有專利平均數不作考察。另外,本研究在針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數據分析中,將對應指標企業樣本數小于10的地區予以排除,以避免因樣本量不足而導致的數據有效性問題。
擁有專利企業占所在地區企業總數的百分比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區教育裝備企業的技術創新依賴程度,這項數據高于全國平均值(42.1%)的地區依次為:廣東(67.3%)、福建(56.8%)、上海(54.5%)、浙江(54.1%)、江西(52.9%)、江蘇(45.5%)(見圖2,海南、青海、新疆三地樣本企業數量不足10家,在此項分析中不予體現)。
擁有專利企業的專利中位數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區教育裝備企業的技術創新及研發能力,此項數據高于全國中位數(10.0件)的地區依次為:四川(15.5件)、天津(15.0件)、上海(14.0件)、浙江(13.0件)、安徽(12.5件)、福建(12.0件)、江蘇(12.0件)、湖北(11.0件)、北京(10.5件)(見圖2,海南、青海、新疆、寧夏、內蒙古、西藏、甘肅、貴州、云南、山西、黑龍江、吉林、廣西、陜西擁有專利企業數量不足10家,在此項分析中不予體現)。
圖2 擁有專利企業占所在地區企業百分比及擁有專利企業專利中位數
三、著作權情況分析
著作權是企業知識產權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教育裝備行業特點,在分析中將之按軟件著作權和非軟件著作權進行分類。需要指出的是,我國著作權與專利權的確認方式不同,專利權為申報審批制,而著作權則依據自動保護原則,即“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都享有著作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一章第二條),無須辦理登記。因此,本研究中統計的已登記著作權數僅為實際著作權數量的一部分。
軟件著作權登記方面:本研究涉及的3603家企業共登記軟件著作權26342件,平均每家企業登記軟件著作權7.3件,有36.8%的企業至少登記有1件軟件著作權;在登記有軟件著作權的1325家企業中,平均每家企業登記19.9件,軟件著作權登記中位數為10件。
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數據看:登記有軟件著作權的企業占所在地企業總數百分比高于全國平均值(36.8%)的地區依次為廣東(66.8%)、吉林(57.9%)、上海(51.7%)、貴州(50.0%)、北京(48.1%)、安徽(42.4%)、福建(36.4%)(見圖3,海南、青海、新疆三地樣本企業數量不足10家,在此項分析中不予體現);登記有軟件著作權企業的軟件著作權中位數高于全國中位數(10.0件)的地區依次為北京(13.0件)、湖北(13.0件)、河南(12.5件)、山東(11.5件)、廣東(10.0件)、吉林(10.0件)、陜西(10.0件)(見圖3,海南、青海、新疆、寧夏、內蒙古、西藏、云南、甘肅、廣西、黑龍江、遼寧登記有軟件著作權企業數量不足10家,在此項中位數分析中不予體現)。
圖3 登記軟件著作權企業占所在地區企業百分比及企業登記軟件著作權中位數
非軟件著作權方面:3603家企業共登記非軟件著作權366888件,平均每家企業登記101.8件。值得注意的是,至少登記1件非軟件著作權的企業僅占企業總數的10.9%;在已登記的非軟件著作權中,有86.2%來自同一家企業(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共登記非軟件著作權316131件);非軟件著作權登記數排名前五的企業所登記的非軟件著作權占比高達98.6%;在至少登記有1件非軟件著作權的企業中,非軟件著作權登記的中位數僅為2件。
四、注冊商標分析
除專利權和著作權外,注冊商標也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知識產權資產。本研究涉及的3603家企業共持有注冊商標45945件,平均每家企業持有12.8件,有69.7%的企業至少持有1件注冊商標。注冊商標數量分布呈現較為明顯的頭部效應,持有注冊商標數量排名前5%的企業擁有57.9%的注冊商標,單一企業持有注冊商標中位數為2件。
按行政區域來統計,從注冊商標總數來看,北京(10902件)、廣東(10838件)、浙江(3628件)、江蘇(3146件)、福建(2889件)分列全國第一至五位。從區位分布來看,擁有商標數大于1000件的地區中,僅四川、湖北兩省位于內陸地區,其他8省(市)均位于東部沿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上海、山東)及其毗鄰區域(北京、安徽),如表2所示。
表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裝備企業注冊商標數量
從持有注冊商標企業占所在地區企業總數百分比看,高于全國平均值(69.7%)的地區依次為四川(85.0%)、江西(80.9%)、福建(80.5%)、廣東(80.2%)、湖南(79.3%)、浙江(78.5%)、上海(76.7%)、江蘇(75.3%)、河北(74.3%)、云南(73.9%)、重慶(73.6%)、遼寧(71.9%),如圖4所示。
從單一企業持有注冊商標中位數看(與專利和著作權不同,注冊商標對各類型企業均具有商業價值,故此項分析中不排除尚未取得注冊商標的企業),等于或高于全國中位數(2件)的地區依次為福建(5件)、廣東(4件)、上海(3件)、四川(2件)、浙江(2件)、江蘇(2件)、云南(2件)、重慶(2件)、遼寧(2件)(見圖4,海南、青海、新疆三地樣本企業數量不足10家,在此項分析中不予體現)。
圖4 持有注冊商標企業占所在地區企業百分比及企業持有注冊商標中位數
五、結論
(一)行業創新依賴度和創新能力尚有提升空間
專利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的標志(有近八成企業認為專利活動可以反映企業實際創新水平[3])。本研究發現,教育裝備行業中擁有專利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42.1%,說明行業內多數企業對技術研發和創新的依賴度較低。在具備專利依賴度的企業中,專利分布呈現明顯的頭部效應,專利擁有量前5%的頭部企業擁有的專利數占專利總數近八成,有半數企業的專利擁有量不足10件。雖然由于專利在保護創新成果方面的局限性[3],部分企業的創新成果可能尚未或未經專利形式體現,但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仍能發現,在用戶基礎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和渠道空間日漸飽和的大背景下,我國教育裝備行業的整體創新依賴度和創新能力相對偏低,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的技術獨創性應是大勢所趨。
(二)“軟硬協同”思維及著作權保護意識尚需加強
對教育裝備行業而言,企業擁有的著作權可分為軟件著作權和非軟件著作權。前者主要包括各類教學應用軟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底層技術軟件等;后者主要包括音視頻、圖文形式的原創內容資源,相關美術設計及運營、宣傳資料等。必須指出的是,當學?;A硬件建設配置進入相對完善的階段后,教育裝備行業的競爭勢必更加多元,“軟硬協同”趨勢將更加明顯,行業企業在數據應用和教育內容建構方面的“軟實力”將發揮更大作用。長期看,優秀的軟件和教育內容將與創新型硬件并肩占據行業舞臺的中心地位,而反映企業“軟實力”的著作權數量亦將成為重要的行業評估指標。
從本研究的相關數據可知,近四成教育裝備企業登記有軟件著作權。在登記有軟件著作權的企業中,平均每家企業登記19.9件,中位數10件,登記數量排名前5%的企業占有已登記軟件著作權的35.4%,也呈現一定的頭部效應,但與專利情況相比分布相對均衡。非軟件著作權登記數則顯示出極大的差異性,僅有10.9%的企業登記有非軟件著作權,且幾乎所有的非軟件著作權登記都來自極少數頭部企業。
著作權的相關數據反映出:①我國教育裝備行業的產品陣列仍以硬件為主導,尚處于向“軟硬協同”轉變的初始階段,行業企業應進一步加強“軟實力”方面的布局;②因我國對著作權采用自動保護原則,企業對著作權(尤其是非軟件著作權)的登記率較低,然而從權利鎖定和侵權舉證的角度講,著作權登記十分必要,企業應加強著作權保護意識。
(三)品牌意識較好,產品線多樣性或品牌化率仍有提升空間
注冊商標是企業品牌意識的反映,單一企業的注冊商標數量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從本研究數據可知,有近七成企業擁有注冊商標,雖然注冊商標數量分布也呈現頭部效應,但教育裝備企業持有注冊商標平均數(12.8件)高于全國全行業平均水平(每5.3個市場主體擁有1件有效商標)[4]。企業持有注冊商標中位數(2件)相對較低,可從側面說明企業產品和服務品類的豐富性或產品線的品牌化率還有提升空間。
(四)各地區教育裝備行業知識產權發展水平比較
為比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裝備行業知識產權發展水平,我們從專利、軟件著作權登記(根據前文所述,因非軟件著作權登記率低且教育裝備行業仍以軟件著作權為主,故此處僅選取軟件著作權進行分析)、注冊商標這三大維度對各地區進行排名。
排名依據的評分體系如下:從專利(P)、軟件著作權登記(C)、注冊商標(T)這三大維度下各選取3個子項,即地區專利擁有數(P1)、擁有專利企業占所在地區企業總數百分比(P2)、擁有專利企業專利中位數(P3),地區登記軟件著作權數(C1)、登記有軟件著作權企業占所在地區企業總數百分比(C2)、登記有軟件著作權企業軟件著作權中位數(C3),地區持有注冊商標數(T1)、持有注冊商標企業占所在地區企業總數百分比(T2)、地區企業持有注冊商標中位數(T3)(見圖5)。
圖5 地區專利、軟件著作權、注冊商標發展狀況排名評分體系
評分時,按照以下規則對上述9個子項的數據分別進行賦值計算并求和:①對某一子項對應樣本企業數量小于10家的地區予以排除(以消除樣本數量過小造成的數據準確性問題),給被排除地區的對應子項賦0分;②對該子項數據進行降序排列;③按照排序給各地區賦分(賦分規則是:假設排除0分地區外,還剩n個地區,則排名第一的地區得n分,排名每下降1名減1分,排名并列地區得分相同);④將每個地區同一維度下的3個子項得分相加,得到各地區在該維度下的總分(見圖6,如任一子項得分為0,則該維度得分為0,表示該地區因可對比樣本數據不足,不參與該維度橫向排名)。
圖6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專利、軟件著作權、注冊商標評分
從評分結果可知,按得分由高到低排列:專利狀況優于全國平均水平(48.9分)的地區依次是廣東、浙江、上海、福建、江蘇、四川、天津、北京、湖北;軟件著作權狀況優于全國平均水平(50.7分)的地區依次是廣東、北京、上海、安徽、湖北、吉林、江蘇、貴州、福建;注冊商標狀況優于全國平均水平(52.7分)的地區依次是廣東、福建、浙江、四川、上海、江蘇、江西、北京、湖南、河北、山東、湖北、重慶、云南、河南。
基于上述評分,我們進一步對專利、軟件著作權、注冊商標三大維度均有得分的16個地區進行綜合賦值排名(規則如下:①排序:對各地區三大維度得分分別按降序排列;②賦分:各維度排名第一的地區得16分,排名每下降一位減1分,排名并列地區同分;③求和:將各地區三大維度得分相加,求得各地區最終得分),以了解其知識產權綜合發展狀況。這16個地區的知識產權綜合排名按得分由高到低排列如下:廣東、上海、福建、江蘇、浙江、北京、四川、湖北、安徽、江西、山東、湖南、天津、重慶、河北、河南。
綜合專利、軟件著作權、注冊商標三大維度排名及知識產權發展情況綜合排名,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國各地教育裝備行業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與當地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基本一致,知識產權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區域(廣東、上海、福建、江蘇、浙江五省市),此外,北京市的知識產權發展也處在較高水平,而四川、湖北兩省則是我國內陸區域發展排名靠前的地區。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2019-05-1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Z/OL].(2018-08-06)[2019-05-10].http://www.moe.edu.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7/.
[3] 甘紹寧.2018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R/OL].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2018:100,74,40.(2019-01-15)[2019-05-20]. http://www.sipo.gov.cn/docs/20190115140228359508.pdf.
[4]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2019年第一季度商標工作情況分析[EB/OL].(2019-04-29)[2019-05-15].http://sbj.saic.gov.cn/sbtj/201904/W02019042950053702087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