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c6oqg"><label id="c6oqg"></label></samp>
  • 您好!歡迎進入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官網。
    裝備研究
    當前位置:首頁 - 裝備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基于學習方式變革的中小學學習空間重構:上海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裝備行業藍皮書(2021版)》發布日期:2022-01-21瀏覽人數:1843

      竺建偉

      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發展、創新性思維、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笆濉逼陂g,《上海市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實施城鄉一體化五項標準”“改革高中教學組織形式,實施‘走班制’教學”“促進高中教育從分層教育逐步向分類教育轉型”“開展特色普通高中學校建設”。在此背景下,上海市教委教育技術裝備中心開展了學校學習空間重構行動研究,以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對學校場所形態進行系統思考,對學校的各類學習空間進行重構研究。

      一、中小學學習空間重構的必要性

      “學校學習空間是校園內用于支持學生學習的環境載體,主要包括校園內的各類學習場所及網絡學習空間”,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學?,F有的相對固定的教學場所,包括普通教室、實驗室和各類專用教室等;二是學校的公共場所,包括圖書館、劇場、體育館等,以及走廊、食堂、校園戶外場地等;三是基于信息技術的虛擬網絡學習空間。本文主要研究和思考學校的實體學習空間,即第一類和第二類空間。隨著學習模式、教學模式的轉變,新的學習形式要求新的學習空間。由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與美國新媒體聯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合作發布的《2016新媒體聯盟中國基礎教育技術展望:地平線項目區域報告》中強調了在未來3—5年內,中國基礎教育將逐漸從以講授為主的模式轉向學生動手參與的新模式。新的教學與學習形式需要新的教學與學習空間,教室開始模擬真實的世界和社會環境,以促進學生間有機互動并解決跨學科問題。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要優化教學方式,“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式、合作式學習”。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強調,要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

      傳統學習空間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空間的布局相對固化、單一,主要體現在受限于傳統的“標準化建設”思維,學??臻g設計和布局呈現固定式、封閉性的特點,難以滿足多類型課程實施和多樣性學習需求,無法適應數字化時代的泛在學習、智能學習等各種新型學習模式。二是教學方式上重教不重學,以“教”為中心,偏重單向示范傳授,對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學習等支持不足,不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三是學習資源不足,對于跨學科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支持不足,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為了解決傳統學習空間的“三大問題”,學校需要進行學習空間重構。重構的概念是通過調整結構來改善產品質量和性能??臻g重構一方面包括物理環境的重構,如空間布局、設施設備配備、聲光電環境創設、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更新與重組;另一方面包括軟環境層面的重構,即學校的文化、課程內容、學習方式、教學組織形式、評價方式、師生關系塑造等如何與學習空間有效融合與創新。因此學校學習空間原有結構需要改變或進行重新設計,形成方便學習者獲取資源、互動交流、探究體驗的新型學習空間,以支持學習方式變革和育人目標的有效達成。

      二、中小學學習空間重構的市級案例

      (一)創新實驗室

      上海原有的學科實驗室,在布局設計、教學方式等方面難以支撐多類型課程和多樣化學習需求。實驗室空間布局呈固定式、標準化,對學生個性化學習活動支持不足;實驗教學只注重驗證性實驗,偏重教師單向示范,對學生主動探究和動手能力培養支持不足;實驗室學習內容以單一學科為主,對涉及跨學科和學科綜合性問題解決支持不足。針對上述問題,2004年,上海市部分中小學基于校本課程實施,自主建設了一批不同于一般意義的“實驗室”,實驗室內容涉及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地理、音樂、金融等眾多學科和領域。

      基于實踐,《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建設若干個區域性中小學生創新實驗室和50所高中專題創新實驗室”列為新時期上海教育的重點發展項目。為有效推進拓展型、研(探)究型課程的實施,上海市中小學創新實驗室建設以行動研究為方法支撐,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然后再實踐、再提升,直至基本定型。其中,《引領學習環境重構的中小學創新實驗室行動研究》榮獲2017年上海市教學成果獎(基礎教育)特等獎、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截至2020年8月31日,全市已建成覆蓋全學段的創新實驗室2 771個,覆蓋上海市95%的高中、87.05%的初中、82.12%的小學。2020年底,覆蓋全市所有小學和初中。課程內容涉及八大學習領域的50余個門類,打破學科界限、注重跨學科融合,衍生出了一大批新型課程,豐富了學校課程資源建設。

      創新實驗室是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和創新實踐的場所,支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是集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技術裝備于一體的新型學習空間。創新實驗室有五個核心特征。第一,支持多類型課程實施(見圖1),通過豐富的空間布局和形態,支持學校實施多類型課程。第二,能夠開展多樣化學習,可以支持包括研究性、項目化、合作式等多樣性學習,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問題解決等能力的培養。第三,具有靈活的空間組合,注重場景,靈活組合,實現空間的多維功能,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要;能夠針對不同群體的不同學習需求,提供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第四,具有先進的技術裝備,能夠進行交互式學習,也能更方便有效地獲取學習資源。第五,具有真實的情境模擬,能夠模擬社會、模擬實踐,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學習,可完成主動的知識構建。

      圖1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尚理實驗中心”創新實驗室課程群

      (二)圖書館功能提升

      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中提出:圖書館是中小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學校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是學校文化建設和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載體,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平臺,是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從2016年起,上海實施“圖書館功能提升”項目建設,至2020年底,全市1 183所學校圖書館完成功能提升。功能提升后的學校圖書館體現“四個中心”。一是文獻資源中心,提供各類文獻資源的閱覽、檢索、借閱等服務;二是師生活動中心,師生可在這里開展長時自習、交流研討、智能體驗、音視頻欣賞、演講報告、展覽展示等活動;三是教學支持中心,是學校開展課程學習的教學空間,支持學生開展研究性、項目化、合作式等多樣化學習;四是學校對外服務交流中心,是服務社區、家長和各類社會機構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展示學校文化和特色的重要窗口。

      例如,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功能提升后的圖書館具有三個特點。第一,空間布局全開放。打通了原有閱覽室、圖書室之間的阻隔,形成整體借閱空間。第二,技術支撐多維度。增設與圖書借閱相關的電子設備,提升借閱的效率。第三,教學支持多課程。擴充圖書館的功能,使其不僅供閱讀,更可以開展多維課程輔助教學,提升圖書館的功能性。

      又如,上海市寶山區培智學校。學校遵循“讓教育適應每個孩子的發展”這一辦學理念,將圖書館設計成車站樣式,起名“培智站”,寓意學生每天乘著校車到學校進行一天愉快的學習生活。圖書館設有借閱區、普通閱覽區和電子閱覽區,都設計成不同車的造型,如學校巴士、有軌電車、出租車等,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主閱讀區設有6排座位,可以同時容納12名左右的學生,與培智學校一個班級的班額基本相符。這也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閱讀區,是針對自閉癥兒童的特別設計。部分自閉癥學生對于空間環境要求較高,過于開放的環境會導致他們很難維持注意力。對于這些學生來說,預留一塊相對封閉的閱讀空間有助于他們在希望獨自安靜閱讀時,更好地保持專注。圖書館中隨處可見的有趣玩具,滿足了各類殘障學生的心理需求。部分自閉癥學生可以通過接觸喜愛的毛絨玩具轉移注意力,緩解不安情緒;行動不便的腦癱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因為玩具的陪伴得到心理撫慰;言語障礙的學生則可以通過演示玩具參與閱讀交流。

      (三)學科教室和微實驗室建設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化學、物理、地理、生物、歷史、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等課程標準中,分別提出了要加強“學科實驗室”“學科專用教室”的建設,強化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學科教室是基于學科教學的專用教室。它具有體現學科特色、注重實踐體驗和支持互動合作三大特征。學科教室是集課堂教學、學生分組實驗、教師辦公、學生閱覽及學科文化展示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教學場所。微實驗室是基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特長發展需求,提供學生個性化學習和開展課題研究的學習場所。它是自主學習、研究的場所,具備先進的技術支持,配有個性化的儀器設備,方便師生交流互動。

      例如上海市市西中學從2012年開始構建“思維廣場”,學生能夠在其中開展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學校的漫思實驗室也能夠支持自主學習和研究,并可根據學習需求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學習者可以在這里進行充分交流和互動。

      通過對學習空間的重構,學校的空間、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三、中小學學習空間重構的若干思考

      (一)案例分析

      上海市黃浦區第一中心小學是地處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的一所百年老校,學校用地面積有近5 325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萬多平方米。學校秉持“把學校筑成師生共有的文化空間和精神家園”的理念,把學校的各種空間視作無處不在的“課程”(圖2)。在空間重構的過程中,學??偨Y了四條空間重構的行動策略。一是物化校園文化,增強辦學理念滲透。學校的“童韻尋源”空間見證了歷史的發展,“童慧科苑”為少兒提供了自然探秘的暢思墻。二是重構學習環境,助力教學方式轉變?!巴劭圃贰辈粌H為自然科學、勞動技術等基礎課程提供了教學空間,更為豐富的社團課程提供了拓展和探究的空間。三是增強空間互動,培養主動學習習慣。學校的走廊被設計成“求知廊”,《十萬個為什么》被設計成翻翻樂,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探究與發現。四是靈活配備資源,滿足多樣成長需求。在“匠心坊”打造十幾米長的水槽,為船模社團提供試船的機會;為圖書館增設朗讀亭,滿足學生朗讀和錄制的需求。

      圖2 上海市黃浦區第一中心小學

      (二)案例思考

      學習空間的設計應注重內容和應用。無論是創新實驗室、圖書館,還是學科教室、微實驗室,學習空間重構,一是應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化環境育人;有效支持學校多類型課程實施,支持多樣化學習和個性化發展需求;有效促進學校文化建設,彰顯辦學特色。二是要結合學校發展規劃,系統設計,分步實施。三是要注重研究學校管理制度、業務流程的重構,著力強化學校課程體系、教師專業素養、新型師生關系等軟環境建設,而不僅是對“硬”環境的改造、升級。

      學校在學習空間重構的研究與思考中,積累了一批中小學學習空間重構的典型案例和經驗,為政府決策提供了依據?!渡虾J薪逃瘑T會等十部門關于推進普通高中學校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校舍建設從行政班教室向學習空間延伸,教育裝備從標準化向個性化轉變、從共性標配向個性定制延伸”,重點推進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微實驗室、數字化學習空間、圖書館(圖文中心)、公共開放空間等個性化學習空間建設,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質量、多樣化、有特色的學習空間,構建新時代普通高中學校育人新環境。

      學校學習空間重構的核心指向應是圍繞中小學育人目標達成、學校文化重塑、辦學特色形成、學習方式變革開展實施,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物理環境的建設,也不是具有一定標準公式的校園建設,而是具有邏輯關系的范式(見圖3),是聚焦學??臻g布局、信息技術應用、設施設備配置、聲光電環境與學校辦學理念、學校文化、學校課程內容的實施、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的評價等的深度融合。

      圖3 中小學學習空間重構的一般范式

      學校學習空間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載體。學習空間的重構,應該著力體現目標培養、課程實施、學校文化和辦學特色的要求。具體來講,在空間重構的過程中,要實現課程、學習方式和技術裝備的深度融合,支持學校特色化發展;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學習的過程性和體驗性;強化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融合,為學習者提供更為開闊的學習視野和更為靈活的學習手段,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注重學習場域建設,靈活布局,方便學習者合作、交流、互動。

      (作者單位:上海市教委教育技術裝備中心)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网站,久久精品久久无码,国产AV一二三无码影片色多多,在线成人无码AV免费网站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