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研學實踐教育裝備保障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
王曉燕 薛保紅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根據黨和國家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頂層戰略與總體部署,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兑庖姟奉C布四年多來,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已成為新時代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加強社會實踐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本研究主要基于2018年的全國調查、2019年對40家國家級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的問卷調查和2021年的實地走訪調查,對全國研學實踐教育的整體發展狀況、全國研學實踐教育裝備保障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說明,并對研學實踐教育裝備保障體系的未來發展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一、全國研學實踐教育整體發展狀況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開展研學旅行,是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強化綜合素質培養,拓寬綜合實踐渠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著力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研學旅行政策持續推進
2012年與2014年,教育部分別下發《關于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函》《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分步驟開展研學旅行試點和實驗區工作。2014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研學旅行是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基礎條件體系。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意見》。2017年,《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正式發布。2017—2019年,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連續三年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研學旅行的重要性。連續多年的政策舉措,持續推進了我國研學旅行教育工作穩步發展,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局面。
(二)研學旅行整體發展情況
自《意見》出臺以來,研學實踐教育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四年多的時間,研學旅行已經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行業,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迅速發展,研學旅行市場呈現出井噴之勢,亦成為社會、學校、家長、媒體等多方關注的熱點。
2017—2018年,教育部依據各種社會資源和國家綜合實踐教育基地等資源,分兩批遴選了國家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581個)和營地(40個),構建了“學校+營地+基地”的研學實踐教育示范運行模式體系。在2018年印發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推薦工作的通知》中對研學基地和營地進行了詳細定義。簡單說來,基地主要指各地各行業現有的,適合中小學生前往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實踐活動的優質資源單位;營地主要指具有承擔一定規模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的活動組織、課程和線路研發、集中接待、協調服務等功能,能夠為廣大中小學生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提供集中食宿和交通等服務的單位。
為摸清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施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當前我國研學旅行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未來發展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2018年,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受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開展了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抽樣調查,并在調查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了報告。調查嚴格遵照隨機抽樣調查的標準及方法,是目前唯一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全部城鄉類型學校的研學旅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超過2/3的省(區、市)制定了具體實施意見。截至2018年7月24日,全國31個省(區、市)全部轉發了《意見》,超過2/3的省(區、市)已經制定了本省份研學旅行的具體實施意見。
(2)七成以上學校了解研學旅行政策。全國70.4%的學校對《意見》的具體內容有所了解,政策文件的傳達情況較好。具體分區域來看,了解《意見》的比例,一線城市學校為77.8%,非一線城市學校為76.3%,縣鎮學校為70.7%,農村學校為66.1%。整體來講,城市學校對研學旅行關注度更高。
從各地情況看,湖北、黑龍江、山東、北京、浙江、福建、江蘇等地了解《意見》的學校比例最高,達到80%以上;天津、陜西、安徽、上海、重慶、內蒙古、遼寧等地了解《意見》的學校比例也達到70%以上。
(3)家長對研學旅行關注度較高。14.9%的家長認為自己非常了解研學旅行,56%的家長為一般了解,兩者之和達到70.9%。學校的介紹和宣傳是家長了解研學旅行以及獲得活動相關信息的主要途徑,所占比例達到74.09%。
(4)教育行政部門是推進研學旅行的主渠道。學校獲得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旅行線路等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教育行政部門,占40.7%;另有約20%的學校通過收集相關信息或者當地其他學校的推薦自主定制線路。值得關注的是,通過旅游部門推薦獲得研學旅行信息的學校比例僅為10%,通過旅游景區宣傳網站以及第三方推薦等獲得信息的學校所占比例不足4%。
(5)研學旅行在我國已初具規模。截至2018年6月,在有效作答的3 198所抽樣學校中,有1 203所學校報告開展了研學旅行活動,開展比例為37.62%;有1 588所學校計劃在當年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開展比例較高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依次為:上海、江蘇、山東、遼寧、湖北、天津,開展研學旅行的學校比例均超過了50%。
總體來看,我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在規模上已具備相當體量。
(6)省際、城鄉間不平衡。從研學旅行學校開展比例看,參與率最高的是上海(66.2%),最低的是廣西(4.6%),兩者開展比例相差超過60個百分點,前者開展比例是后者開展比例的14倍,可見各省間存在不平衡。從城鄉開展比例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學校開展比例平均為60%,非一線城市為54.5%,縣鎮和農村學校的開展比例分別僅為39.3%和25.5%,城市學校研學旅行開展比例是農村學校的兩倍以上。從學生參與率(即研學旅行參與學生占在校生比例)看,城鄉間差異更為顯著,一線城市學校為60%,農村學校僅為25.45%。
(三)研學旅行的主題內容與實施效果
宏觀層面,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已初步形成覆蓋全國的國家級基地和營地。2017—2018年,教育部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分兩批在全國遴選命名了621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構建起了以營地為樞紐、基地為站點的研學實踐教育網絡,并且建立了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平臺。
中觀層面,研學旅行已得到規?;七M,并形成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經驗模式。山西提出了“游山西、讀歷史”的研學實踐教育體系。河南結合本地特色資源,打造主題式研學線路,圍繞“老家河南”“厚重河南”等主題,結合中原文明、根親文化、姓氏文化等資源,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山東推出了“孔子研學文化節”和“研學泰山”的研學品牌。福建廈門推出了集美全域研學旅行體系,構建了“營/贏在集美”和“集美研學1+N(1個研學總部+集美區13所高校+16個文旅景區基地)”模式。浙江提出了“行走家鄉、攬勝祖國、閱讀世界”的主題,結合省域特色開展了“詩畫浙江”研學旅行。陜西圍繞豐富的文化資源形成了完整的研學實踐教育保障服務體系。上海和北京結合實際,將研學旅行與社會大課堂、綜合素質教育相結合。澳門以研學旅行為紐帶,增強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文化認同,塑造特色鮮明的澳門文化軟實力。
微觀層面,研學旅行的課程化體系已初步成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國防科工、自然生態等五大板塊為主題,在全國各地開發了一批精品課程,打造精品線路。截至2020年底,621個國家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已經開發了6 397門研學實踐課程和7 351條精品線路。
二、全國研學實踐教育裝備保障發展現狀
研學實踐教育裝備是開展研學實踐教育的基礎物質條件,關乎研學實踐教育的安全和質量。研學實踐教育裝備主要分為通用裝備和專用裝備。通用裝備包括基地和營地住宿、餐飲、交通、辦公、安全等裝備;專用裝備包括基地和營地主題場館教學裝備、戶外活動教學裝備、個人研學裝備(學生學具和教師教具)。按標準系統地配備研學實踐教育裝備是確保研學實踐教育順利安全、健康持久、有序實施的必備前提。
下面從研學實踐發展現狀中調研實際運行中的裝備情況,發現問題,并提出發展策略和路徑。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用于開展研學實踐教育的各級各類基地和營地已經達到2.1萬多個。本次調查研究以621個國家級基地和營地通用裝備和專用裝備的基本情況為主要觀察對象。
(一)研學實踐教育裝備保障體系現狀分析
從保障體系建設整體看,研學實踐教育裝備依然處于分散的探索階段,尚未從整體上形成專業化、規范化的教育保障體系,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通用裝備問題
(1)住宿裝備還達不到全國普及性開展的基本需求。40個國家級研學實踐教育營地都建有專門的住宿樓,各類功能區布局合理,基礎設施設備齊全,但床位數量遠遠達不到全國普及性地開展研學實踐教育的要求,各地需盡快加快配備住宿空間、優化相關裝備配備,以滿足營地在研學實踐教育中的樞紐功能。
(2)餐飲裝備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營地餐飲基本按照1 000∶800的住宿和餐飲配比,有規范的學生餐廳管理體系和裝備,在運營形式上多數以服務外包形式為主,全部營地餐廳均實現48小時餐品留樣監管制度。營地餐廳可為學生提供節約糧食、幫廚(處理簡單事務)、打掃衛生等勞動實踐教育的裝備,個別營地的餐廳還專門設置了飲食健康教育教學場所。多數營地在實踐場館中配備了地方特色面食面藝操作間、面包烤箱、果汁等飲品生產加工專用場所和設備等。然而,4D餐飲管理體系和高標準化廚房裝備配備較少,還需進一步提升。
(3)交通裝備還沒有形成固定系統。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用車以旅游大巴為主,多為外包合作的方式,營運車況、司機素養均能保證基本需求,但存在部分掛靠的旅游車輛參與接送的情況,接送車輛與司乘人員都是臨時委派,基本做不到固定車輛和固定司機,這方面還需強化管理、繼續規范。
(4)辦公裝備明顯不足。各營地的編制配備不同,最多的150個編制,最少的3個編制,普遍為15—30個編制;教職員工的結構為專兼職結合,采用合同制的較多,教職工隊伍穩定性不足,流動量較大,用于實踐教育教研的辦公裝備明顯配備不足。
(5)安全裝備缺乏年檢運行機制。調研結果顯示,國家級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的安全裝備比較齊全,營地建設完成后均進行了消防安全驗收,大部分營地內都有較為完善的設備體系、監控體系以及安全保護體系。但由于缺乏年檢運行機制,同時也存在著安全裝備運行檢查不到位的安全隱患。
2.專用裝備問題
(1)耗材昂貴的教學設備使用率低。調查發現,許多場館教學設備人均數量不足,甚至無法整班制開課或只能采取參觀式授課,如3D打印、手工編織、陶藝等裝備因耗材昂貴,無法大體量開課,導致設備使用效率低,甚至設備閑置,成為參觀的擺設。相比之下,無需耗材的積木搭建類、編程類、科技類、藝體類、生態環保、模擬法庭、地域文化、軍事展覽、三防安全、消防體驗等場館的教育裝備使用率高,地域性特色主題場館的裝備使用率也較高。
(2)戶外活動裝備使用維護尚顯不足。各營地均有素質拓展類的戶外活動裝備,戶外活動場地設備主要有田徑場(破冰場)、足球場、籃球場、拓展訓練場、大草坪等。由于受學生喜愛,該部分場地承擔大量的營地教學任務,裝備使用率極高,設備損耗率高,安全監測極為重要。然而,調查顯示,部分營地繩索安全設備的使用記錄和設備更換都不及時,安全設備的使用更換未能及時處理。
(3)智能化裝備情況。全程智慧化教學處于剛剛起步階段,距離研學實踐通過手持、手環或穿戴式智慧化教學器材進行過程監管和材料收集與評價工作的實施存在較大差距。研學實踐教育的過程記錄和評級體系正在建設之中,全部營地在智能化運行管理方面都進行了探索,購置或開發了財務、教務、服務等智能化系統,但大數據中心和評價中心還沒有形成,普遍存在依靠人力實施管理的低效率運行情況。營地運行管理的智能化程度需要加強,智能化教育裝備在過程監管、材料收集與評價工作等環節并未充分發揮作用。
(4)個人裝備問題。調查發現,學生參加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基本穿著為校服,個別營地會安排學生穿著迷彩服(多次洗滌);飲水用具為自備,餐具多為公共餐具;營地一般不提供人手一份的旅行箱包、洗漱和應急衛生用品,多為學生自備;營地會配備學習手冊(營員手冊)和文具,個別營地還能為學生提供手持平板。營地為教師配備的教學材料、文具、服裝、對講機等教具基本齊全,但總體上缺乏設計感。
綜合來看,研學實踐教育裝備還處于積極探索和發展的階段,存在許多不科學的問題,亟待出臺有關標準和規范,構建國家、省(市)、縣(區)三級研學實踐教育裝備標準體系,以推動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系統化、科學化地健康安全發展。
(二)研學實踐教育裝備保障問題分析
依據教育部“學校+營地+基地”的研學實踐教育發展模式,各地紛紛以教育部門或學校為主導開展研學實踐教育工作。在實踐教育開展過程中,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建設和裝備配備存在的問題逐漸凸顯。
1.營地硬件裝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據預測,我國需要完成9萬—10萬個營地的建設總量,才能滿足我國中小學生開展研學實踐教育的需求,當前的營地總量還遠遠沒有達到服務我國教育體量的要求。營地選址需要立足全局、輻射區域、合理布局,遵循安全性、科學性、地域性、教育性、文化性等原則,根據環境的資源狀況和開展的研學實踐教育類型具體規劃,不能盲目模仿學校規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空間和設備浪費。
從我國營地建設情況來看,其建筑格局普遍與學校類似,在設計之初并未充分考慮研學實踐教育的體驗性、活動性和地域性特征,針對傳統課堂教育的設計氛圍較為濃厚。在營地規劃設計方面,部分營地是利用原有學校改造,體量和建設格局受到一定的限制。雖然營地的硬件內容建設基本滿足條件需求,但存在著設備拼湊、堆砌、閑置、華而不實的情況。
部分室內場館在規劃建設中并沒有遵循課程導向,僅是簡單地將科技館、展覽館設備拼湊疊加,導致有限的教學空間被擠占,無法滿足大體量學生教學,從而被閑置浪費。部分營地在規劃建設中,餐廳場所和設備的定位也只是滿足學生用餐的需求,沒有充分考慮滿足營地開展學生膳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需求,沒有預留后廚學習通道,導致基于健康飲食生活的課程教學無法開展;宿舍樓內設施設備也僅考慮滿足學生住宿需求,多以高低鋪為主,生活起居收納和房屋清掃的課程開展也受到一定影響。多數營地在規劃建設中,對學生野外生存能力培養設施設備考慮不足,專用的野外生存設施設備缺乏。
在硬件設備方面,對部分設備沒有充分考慮其運營和耗材成本,導致設備被閑置浪費;部分科技設備在投建時沒有充分考慮科技發展速度,設備系統建設完成后不久便被淘汰;部分高科技或尖端設備因無專業教師授課等導致被閑置。以上裝備問題的出現,直接導致營地作為樞紐和中心承擔研學中實踐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功能不足。
2.基地硬件裝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作為學生開展研學的主要主題場所,其裝備配備條件直接影響著學生開展研學實踐的質量和體量。調查發現,當前開展研學實踐教育的基地中,有少數資源條件特別好的基地實際接待學生研學的積極性和意愿較低,反而一些資源條件一般的基地積極性非常高。導致這一矛盾的原因是條件優越的基地接待量大,人員和設備損耗大,員工工作疲憊感強??蒲性核凸さV企業類的基地教學研究和生產任務重,且研學的公益屬性決定了其投入產出比不佳,導致在這些基地中研學實踐沒有得到充分重視。景區和鄉村類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最為積極,但存在資源內容、規范性教學場所和設施設備不足的問題。國家級基地的50萬元補貼只能用于開發課程,硬件設備的投入方面并沒有補貼,基地的后續發展和投入沒有明確的路徑與資金支持。因此,多數基地只能在現有條件下開展研學服務。這些都直接制約著研學實踐教育的規?;?、規范化發展。
3.基地和營地軟件裝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基地和營地軟件裝備包含營地文化、理念定位、教育思想、管理制度、運營大數據系統、智能化管理系統等。各基地和營地應結合實踐教育的具體要求和育人理念創新文化和軟件資源體系。
調研發現,近兩年雖然一部分基地和營地開發了管理軟件系統,但在實際運行中,軟件系統在過程管理功能、安全監管功能、評價記錄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不盡如人意,還沒有構建真正意義上的研學大數據體系。各基地和營地,特別是基地中針對研學實踐教育的文化設施設備的配置嚴重不足,導致學生在基地和營地的沉浸式學習感不強。
三、研學實踐教育裝備保障體系發展建言
裝備發展是開展好研學實踐教育的基礎性、保障性工程。針對性地解決裝備問題需要開展制度化、體系化裝備建設,以推進研學實踐教育的規范化發展,夯實我國研學實踐教育的根基,促使學科體系更科學、更完善。
(一)健全組織機制
(1)各地政府要成立教育行政部門直接領導的研學實踐教育裝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及全域研學實踐教育裝備體系保障工作組,協同分工,整體推進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建設與裝備配備篩選工作。
(2)各地政府要成立研學實踐教育裝備建設和運行指導服務中心,全面管理和指導本地域內開展研學實踐教育的裝備建設工作,切實建立研學實踐教育裝備發展的長效管理體系。圍繞本地區“學校+營地+基地”布局的政策措施,在裝備行業標準體系設計、準入退出和評價機制、裝備產品設計評審等方面開展管理和服務工作,對基地和營地實行掛牌和摘牌定期評估驗收和動態管理。
(3)各地政府要做好裝備安全督導工作,指導學校、基地和營地制定研學實踐教育裝備安全運行保障方案,開展交通運輸車輛的規范運行檢查、基地和營地安全運行督查、學生食宿和教學活動等公共場所及裝備安全監督。探索建立裝備操作使用責任落實、事故分級處理、事故責任界定、責任糾紛處理等機制,實施分級分類備案制度,做到責任到人。
(二)加強頂層設計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研學實踐教育發展迅速,一大批旅行社、教育培訓機構、地產企業、工業企業、服務企業、農業企業等行業機構紛紛涌入研學實踐教育領域,大批量基礎設施設備在沒有相關標準要求和約束的情況下直接開展服務工作,給快速發展的研學實踐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因此,需加強頂層設計,建立“政府、機構、旅行社、營地、基地、專家”的合作機制和平臺?!笆奈濉逼陂g,重點打造高品位、示范性的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裝備體系,建立高效力、創新性的研學實踐教育裝備發展機制,探索建立基地和營地、服務社、教育機構分類裝備的準入、退出和評價機制體系。以營地為核心依托,整體推動區域性研學實踐教育裝備資源共享與合作,整合和劃定各具特色、新穎有趣、科學可行、便于操作的研學設備,打造示范性研學實踐教育課程教具、精品線路,逐步形成功能齊備、主題鮮明的研學實踐教育裝備體系。
(三)制定標準體系
(1)起草制定行業準入標準體系,整體協調各地研學實踐教育裝備標準體系,加強對研學實踐教育裝備生產、加工、使用全過程監控和管理與評價機制的設計,科學設計和健全行業準入、等級考核、淘汰退出機制。
(2)與質量認證部門合作,制定全域研學實踐教育裝備質量監測和評價標準體系,制定獎懲機制,分類別、分等級進行考核。
(3)依據課程體系規劃積極推進相關研學環境和配備設備保障體系的建設。開展裝備研究成果知識產權保護、“互聯網+人工智能+研學實踐教育裝備體系”建設工作。
(四)打造地域特色
目前,全國各地基地和營地的設計與建設存在著明顯的短板和不足,需要圍繞地域性研學旅行發展需要,統一規劃設計樞紐營地、中心營地、主題基地,以減少重復浪費性建設投資,杜絕同質化、無序化、惡性競爭的基地和營地投建。
各地可立足省會城市、地級市、縣區三級樞紐型或中心型基地和營地,每個研學旅行城市營地都要規劃建設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研學創作成果博覽中心,做好檔案體系建設和成果創意物化設計。同時,將樞紐營地、生活營地、主題基地和地接服務四方融為一體,打造一體化、一站式地域樞紐型服務體系,形成研學服務模式。
(五)開發智慧平臺
采取智慧化運營手段可有效解決全域研學實踐教育運營的統一化、規范化和效率化問題,促進工作的科學有序推進。
主導開發智慧研學服務系統,加強網絡平臺和內容建設。重點開發研學實踐教育管理、課程資源及路線規劃、智慧評價、全域大數據監測、安全監管和預警等平臺。針對不同地域學校對研學旅行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各地學校在平臺上自主定制課程和線路,量身打造個性化精品研學旅行課程,編排智慧線路,合理配比師資,優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自動生成教學課件,服務學校校本課程化建設。
(六)落實重點工作
做好研學實踐教育裝備保障體系建設還需要落實資金、后勤、安全等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要積極鼓勵各單位積極申報各級各類基地和營地建設項目,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各項資金支持。二是要研究制定全域研學實踐教育項目發展政策,并建立專項基金,重點用于建設樞紐性營地、城市中心生活營地和核心基地,開發智慧研學管理服務評價平臺系統。三是要落實區域內用車單位管理主體責任,強化研學實踐教育用車交通安全管理,并完善研學旅行范圍內的公路標志標識設施,提供安全暢通的道路環境。四是要加強對研學實踐教育涉及的營地、賓館、酒店的治安管理和檢查指導。五是要完善研學實踐教育膳食安全標準體系,加強對研學實踐教育涉及的食品經營場所的食品安全監管。六是要定期開展各類設備安全應急演練和運行檢查。
四、結語
研學實踐教育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新時代文化自信和教育強國戰略的需要,是深刻領悟習近平同志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的需要。建立一套規范管理、責任清晰、多元籌資、保障安全的研學實踐教育工作機制,探索形成學生廣泛參與、活動品質持續提升、組織管理規范有序、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落實到位、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全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裝備發展體系,可以推動我國素質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王曉燕,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薛保紅,安徽工程大學體驗產業學院)